湄潭:鱼泉街道开启“莓”好时光 环球即时
收完西瓜种草莓,人勤年丰地不闲。春暖花开,湄潭县鱼泉街道鱼合社区16个大棚草莓迎来了采摘季。
【资料图】
“我们的草莓,天然红,自然甜,源于大家齐心协力,对村集体的热爱和情怀。”鱼泉街道鱼合社区副主任詹恒自豪地说。鱼合社区通过“土地流转+大棚基地项目+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模式进行自主经营西瓜、草莓种植,一炮走红。
鱼合社区大棚种植基地项目于2021年落地建设,项目起初计划用于蔬菜种植。社区明确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詹恒全脱产专抓该项目后,他去到附近超市查看农产品市场行情,走访了解游客需求。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詹恒认为,蔬菜种植效益不高,应该转变方向和方式。
“将大棚设施租出去如何?可以产生净收益呀。”
“2000块钱一亩,10亩就2万块钱的租金,都没得哪个来租哦。”
“关键是即使租成,也才2万块,太少了。”
在社区总支委会议上,经过讨论,詹恒分析说:“给大家提个思路,种植草莓西瓜的优势,一是草莓西瓜经济效益高,近几年来,行情一直好,价格稳定;二是鱼合社区具有10亩16个大棚基地,具备种植条件;三是基地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水资源便利,销售便利。”
大家纷纷称赞这个主意好,可是种植技术却难着了成了接下来的难题。
社区党总支决定要实施草莓和西瓜种植项目后,詹恒走访了附近西瓜和草莓种植专业户,还外出学习瓜莓种植技术,让自己成为“土专家”。
“西瓜和草莓都很娇贵,对水肥、温湿度的要求都很高,如果哪个环节处理有问题,就会导致全棚覆灭。党组织交办的事不能办砸罗,否则老百姓怎么看你呀?!”说到技术,詹恒一脸认真,“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常绿植物,其根系在2度时开始活动,根系生长最适温度十七八度,30度以上就会加速老化死去。所以对棚的温湿度控制一点都不敢马虎。”
詹恒搜寻着身边认识的科技人员,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指导。为了保障该项目有效推进发展,詹恒牵头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产业的发展,为该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建起了系列技术操作规程和值守机制。
“大河没水小河干”的道理,在鱼合社区群众中已深入民心。每次开群众会,詹恒都要给群众讲集体经济的好处,率先发动鱼合社区党员积极参与到整个项目中来。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就看党员和干部。在鱼合社区,有个党员先锋队,志愿承担着社区各项集体事宜。社区党总支组织他们学习管产业、抓产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集体经济方面,西瓜、草莓的种植、施肥,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他们还带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40余人就业。
“我家有个亲戚是学校的,我动员他们来搞点采摘。”“妇联挂帮我们社区,可以给他们送点西瓜表示感谢。”采瓜的时间一到,大家各自调动身边资源,一起销售,实现了开门红,一季西瓜就实现了15.2万元的收入。草莓这才红没几天,就迎来了7万多元的销售收入。预计西瓜和草莓第一季可实现合作社创收30万元,实现股民分红1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20万元。
“集体经济自主经营,专人专抓,齐心合力,鱼合社区可以说是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新办法。”鱼泉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晶晶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丹灵
通讯员 陈仙灵
编辑 卢世容
二审 王丹灵
三审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