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看:红利策略走强 ETF 怎么选
春节以来,红利策略持续走强。2023年1月30日至2023年3月7日,中证红利指数累计收益率为3.22%,而同期中证800收益率仅有-2.24%。拉长来看,自从2021年以来,红利策略连续两年跑赢大盘。红利因子的强势表现获得市场的广泛关注。
本文首先通过Brinson业绩归因模型对红利策略的收益来源做深度拆解,以寻找红利策略走强的原因。其次,本文将对市场上现有的红利策略类ETF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并使用层次聚类法对红利策略指数分类汇总,帮助投资者更好的寻找符合自身投资需求的红利类标的。
■ 华宝证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利因子收益不易受行业轮动影响
我们首先对中证红利指数春节以来(2023年1月30日至2023年3月7日)的收益做Brinson业绩拆解。在拆解之前,我们看到,中证红利指数在行业配置上相对分散,配置权重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银行、交通运输、煤炭、钢铁和房地产,它们的配置比例分别为17.56%、11.39%、10.66%、10.55%和8.18%,皆为估值较低的周期板块。
从行业配置上来看,中证红利指数的表现并不亮眼,权重排名前五的行业中有三个收益为负,仅钢铁和煤炭录得正收益。但中证红利指数在行业内的个股配置平均收益率显著强于行业指数收益率。在所有20个中证红利指数配置的行业中,有17个行业的个股配置收益率战胜了行业指数的收益率,这意味着近期红利因子的强势是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中的。
我们用Brinson业绩归因模型拆解中证红利指数的收益,并将行业配置超额收益和个股选择收益和行业配置收益细分到了各行业中,基准选用中证800。区间内中证红利指数累计跑赢中证800指数5.46%,其中1.36%来自行业配置的贡献,3.28%来自选股的贡献,剩下的0.82%为未被模型解释的超额收益。Brinson业绩拆解的结果说明,红利因子近期的收益大部分来自于配置了行业中表现更好的股票,行业配置只贡献了小部分收益。考虑到中证红利指数在行业配置上相对分散,我们认为红利因子收益不易受行业轮动的影响。
从区间内单行业的Brinson业绩归因结果来看,相较基准,中证红利指数在多数行业上都具有超额选股能力。证券选择超额收益贡献最多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电力设备、非银金融、银行和医药生物,行业配置超额收益贡献最多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钢铁、电力设备、煤炭、纺织服装、和传媒。
纯红利指数ETF规模领先
当前市场共有13只配置于A股市场的红利策略ETF,合计规模213亿元,共跟踪了9个指数。从策略类型来看,有5个指数为纯红利策略,4个指数为红利+低波混合策略,1个指数为红利+质量混合策略。
具体到ETF产品来看,中证红利指数有3只挂钩ETF,深证红利指数有2只挂钩ETF,其余指数皆有1只挂钩ETF。从规模上来看,挂钩ETF规模排名前三的指数分别是上证红利指数(145.83亿元)、中证红利指数(32.57亿元)和深证红利指数(24.27亿元)。
考虑到指数编制规则各不相同,我们通过层次聚类法把9个指数归为了4大类:第一类为偏大盘的红利策略指数,第二类为在红利因子暴露最为纯粹的主流红利策略指数,第三类为使用市值加权的红利策略指数,第四类是红利+质量的混合策略指数。
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投资目标仅是增加投资组合在红利因子上的暴露,那么第二类中的上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指数是不错的选择,它们的成分股股息率较高,且都有规模大,流动性好的ETF产品挂钩,是最为纯粹的红利策略指数。
其次,中证红利质量指数使用红利因子做初步筛选,并且选用了6个衡量质量的因子做综合打分加权,从过往业绩表现来看具有攻守兼备的特点,也是值得配置的优秀标的。
若投资组合需要增加在大盘风格上的暴露,则可以考虑配置第一类或者第三类中的指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