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科普 | 你不知道的惊恐发作——焦虑症最痛苦的体验
经历过惊恐发作的人都是这样描述的:“这是他们一生中最糟糕的感觉了,突然出现强烈的害怕和恐惧,让人觉得自己的力量像被抽空了一样,呼吸也会变得非常的急促,心脏疯狂的不规律跳动,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就要袭来,然后胸腔像被什么压住了一样,汗水浸湿了衣服,手脚发麻,还带着一些颤抖,身体止不住的打冷战,让你想要赶紧逃离当前的困境,这让你觉得一切都不再是真实的,头晕目眩中只剩下了惶恐和害怕,你甚至会有想要做出伤害自己的举动来结束这种仿佛濒死的感觉。”
什么是惊恐发作惊恐发作也被称作是急性焦虑发作。这是一种似排山倒海的感觉,许多人都误把它当成心脏病发作、中风或者其他致命危机。虽然惊恐发作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危害,但是,对于下一次病情复发的恐惧会限制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并且造成惊恐发作的多次复发。 人们在惊恐发作时,经常虚构出下列“危险”: 对心悸的反应:“我的心脏病快犯了”或者“我快死了”。 对窒息感的反应:“我不能呼吸了,快闷死了”。 对眩晕的反应:“我快晕倒了”。 对迷惘或不真实感的反应:“我快发疯了”。 对脚软的反应:“我走不动了”或“我快跌倒了”。 对全身紧绷的反应:“我快失控了”。 研究表明,我们当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都会至少经历一次惊恐发作。无论这是你的第一次,第一百次或是你正在目睹别人的经历,没有人会想要重复这种经历。即使是去学习关于它的点点滴滴都会让我们感到不安,但这是必须的。因为预防惊恐发作发生的第一步,就是去了解它们。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其实都是跟焦虑相关的。焦虑症它有慢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那么惊恐发作是属干急性焦虑发作。表现为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濒死感或失控感,好像即将死去或者即将失去理智,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颤抖、心慌胸闷、头晕头痛、手脚发麻、大汗淋漓、身体震颤等躯体化症状。
【资料图】
可能的并发表现
赶deadline、与陌生人社交、害怕自己失败……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让人觉得“压力山大”的时刻,偶尔的压力或许会让你更加高效处理事情,但反复发作的焦虑,真的会给人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焦虑来袭的时候,想要回避是很正常的,这背后是我们内心的不安全信念,以及对外界的恐惧情绪。
发展成特定的恐惧症,如害怕开车或离家。 因担心医疗和其他问题频繁进行医疗咨询。 逃避社交场合,因为害怕拥挤的人群、排队或者进入商 场,害怕症状再次发作或无法逃避而产生的广场恐惧症。 工作或学业出现问题。 抑郁、慢性焦虑或其他心理问题等。惊恐发作的原因
惊恐发作只是症状,背后隐藏着不同原因。
生物学因素:神经影像学研究认为惊恐障碍与以杏仁核为基础的恐惧网络有关。也有理论认为是蓝斑过度反应或脑内神经递质紊乱。
心理因素:造成惊恐发作的原因可能是过度关注身体变化,对于焦虑过于敏感,灾难化想象以及强迫性的控制。灾难化解读会导致身体状态的紧张,由于对此的关注和进一步解读,个体可能会产生更加灾难化的想象,循环往复直至无法控制自己。
惊恐发作怎么办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两大类:一类是抗抑郁药。SSRIs,这类药物出现严重副作用的风险较小,一般被用作治疗惊恐发作的首选药物,比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SNRIs是另一类抗抑郁药,比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另外一类是抗焦虑药,我们比较常用的是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如劳拉西泮、奥沙西泮、阿普唑仑等等这些药物,可以快速地缓解焦虑症状,但是它却很难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咨询,对于惊恐发作的患者而言,其重要性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心理治疗当中的精神分析、催眠有助于患者创伤的恢复;认知行为治疗,主要是打破惊恐的循环,打破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的这种连锁的反应,从而解决问题;正念疗法可以增加患者对于自己身体和当下的觉察力,而不被自己想象的焦虑带走。同时配合支持疗法、放松训练等给来访者赋能,缓解焦虑。Hi,这里是育心频道
第一步:直接致电申请 010-85951501。将有专业助理咨询师接听,为您说明心理咨询的相关事项,以确保您知晓心理咨询的服务内容与设置。告知我们您的咨询诉求,包括简述您的困惑,想要预约的时段,以及期望的咨询方式。
第二步:咨询协调与确认。工作人员为您匹配相应的咨询师,匹配成功后给您回电确认(等待期间,请您及时关注在中心预留的联系电话)。
第三步:签订《咨询协议与保密协议》填写《初始访谈信息表》。
第四步:在约定的时间,通过确认的咨询方式,开启您的自我探索之旅。首节咨询包括但不限于收集信息/专业心理评估/咨询方案/初步建议等。
后续:结束首节咨询后,约定下节咨询时间与咨询方式。可自愿选择是否接受工作人员的电话回访。
标签: